| 
    祝人良正在创作书法 
●记者 杨寒凝 
   
 新 体 草 隶  
 
  他话不多,回答问题切中要点,所以采访祝人良先生是一件惬意的事。 
  祝先生自创的新书体“祝氏草隶”经过数十年的研究、探索和苦练, 
已脱颖而出。年前,“墨缘兰亭——祝人良书法展”在绍兴博物馆文博苑 
展出,首次亮相的“祝氏草隶”不仅使人们的眼睛为之一亮,也给这座文 
化古城吹来了一股清新的墨香。 
  谈起祝先生的书法,人们都知道他的行书写得好,如今,他的新体草 
隶问世,既与他的行书呼应,又是他艺术生涯中打造的新品牌。 
  草隶,一个陌生又熟悉的名字。说它陌生,是因为人们普遍认为隶书 
像楷书一样是工工整整、笔笔分开的。因此写草隶的人很少,能写得成功 
的更少,代表人物只有崔学路、张海等。说它熟悉,是因为草隶曾盛行于 
后汉至西晋,是近代出土的西北汉晋简牍上常可看到的一种书体。 
  祝氏草隶正是传承了这种文化渊源並融合自己思想情感而创作的书 
体。它的珍贵之处是;它不是简单的继承和临暮,而是对草隶有深刻理 
解、有独特的艺术視野、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娴塾的笔法技巧。他创作的作 
品与众不同,因为他的本能中常有一种学古不泥古的创新冲动,既要承古 
意,又要创新意。故作品总能独领风骚。 
综观他的草隶:朴茂、灵动、古拙、雅致,气势伟岸而委婉、骨力张 
扬而含蓄。人们用 “古朴醇厚、丰丽灵动”, 八个字来形容祝氏草隶的 
艺术风采。 
  “祝氏草隶”最值得欣赏之处还在于其独特的创新笔画。在祝人良书 
写的草隶中,许多笔画都有独到之处,最明显的是“捺”。祝先生书写的 
捺就是不一样,姿态丰腴,曲线流丽,古人之外,形似竹叶。于是,一些 
慧眼独具的书画收藏家取其名为“竹叶捺”。 
  89岁高龄的著名书画家郭子美先生观祝人良书法展时,不时地与参观 
者说:“书法要写出风格很难,但祝人良写出了自己的风格,不容易。” 
观展后,郭老欣然挥毫“风格明显”四字相赠。 
  大 笔 天 赋 
  祝人良的艺术天赋源自家传。父亲祝宝福系诸暨枫桥人,7岁随哥哥 
到宁波镇海谋生,11岁独自闯荡上海滩,一待就是38年。1961年,三年 
自然灾害期间,他父亲响应党的号召,回到了母亲的家乡——绍兴南部山 
区一个古老的小山村横路。 
  “父亲虽没有很高的学历,但在当时文化还算不错,尤其是他写了一 
手好字。逢年过节、婚嫁丧事,村里和乡民们都要请他写个对联、横批之 
类的。不知是否基因遗传,我在北京国家工商总局工作的姐姐和在部队的 
哥哥都写得一手好字。” 
  祝人良说他在童年时就特别喜欢写字绘画。一次,祝人良做了一个 
梦,梦中遇见一位老者在一座庙宇前的石板上用水写字,他不由自主地前 
去观赏,并被老者龙飞凤舞的书法给迷住了,久久不肯离去,老者看他痴 
迷,就在地上写了一个“恒”字。可当他还在悟“恒”是什么意思时,老 
者离开了。走时跟他说:“恒可成家。”这个独特的梦给孩提时代的他留 
下了深深的烙印。 
  祝人良学书法的条件不好,从小学到初中,他都是在自己的村里读 
书,老师大都是乡村的民办教师。在常人看来,这里远离城镇,山高路 
陡,既没有学习书法的氛围,又没有名师指点,就连一本像样的字帖都看 
不到,要想在书法上有所成就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。 
  不过祝人良没有灰心,打心眼里,祝人良觉得写书法是件快乐的事。 
正是在这种“学海无涯乐作舟”的驱使下,生活中但凡见到好的字,他的 
大脑就特别兴奋。有时,见到路边标语上写的一些好字,他会百看不厌, 
边看边默记,久久不愿离去。无钱买纸墨,他就用手指蘸清水在桌面上涂 
画,渐渐地,他的字写得越来越好,越来越漂亮,每每有进步,每每就有 
一种快悦。学校和村里开始叫他出黑板报,布置书写宣传专栏和标语,慢 
慢地,他在村里出名了。 
  后来,祝人良去当时的平水中学(现越崎中学)读高中。由于他的字 
写得好,班里、学校的黑板报也让他来书写,常常受到老师、同学们的夸 
奖和赞赏。高中毕业后,根据当时国家的政策,应届生需经过两年劳动锻 
练后才能考大学,他又回到了家乡的小山村。由于他文化好字写得好,村 
里请他当代课教师,又有人请他为农村的家具画风景油画。再后来,公社 
的一位领见到了他的字画后,把他招到公社的电影放映队工作。这时,他 
的书法经常出现在银幕上,他因此闻名乡里。在革命样板戏影片汇映中, 
他所在的电影队在几个区巡回放映,他的书法也在几个区内传播,知名度 
逐渐增大。 
  1976年初,刚满18岁的祝人良,怀着对保卫祖国的满腔热情,毅然 
投笔从戎,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。严格的组织纪律和繁忙的海上训 
练巡逻任务,让他根本就没条件和时间练书法,正当他气馁的时候,梦中 
老者“恒可成家”的话又浮现在眼前。 
  在新兵训练时,他练书法的时间是晚上就寢后,用手指在空中比划练 
习,默记;在舰艇上,他练书法的时间是训练间隙和锚泊时,用螺丝刀裹 
上棉纱蘸一点海水在甲板上涂写;在海岛,他又把海滩当宣纸,用石块、 
木棒尽情挥洒;到舰艇修理所后,他又在车间墙上订了一块黑胶皮,每天 
上班前、工作间隙和休息时间,用毛笔蘸清水在上面练习,写了干,干了 
再写。几年下来,他虽没有写完王献之的十八缸清水,但也写了上千碗清 
水,并练就了大气磅礴的书法风貌,受到军内外的广泛赞许。 
  1983年,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要到东海明珠台州大陈 
岛视察。祝人良奉部队首长之命赴大陈岛部队布置文化环境,其策划布置 
的“军人娱乐中心”受到了军地领导的一致好评,地方领导还当场向部队 
首长要求,请这位水兵书法家为地方布置文化环境,于是他二赴大陈岛, 
策划布置了当时大陈岛的文化场馆,其中新建的两座文化设施——“大陈 
青少年宫”请胡耀邦总书记题写了宫名,“大陈小学”则请水兵书法家祝 
人良书写了校名。 
  
 墨 香 千 里 
 
  一位书画收藏家说,祝人良的笔是会转的。那是说他的书法变化很 
多。确实,他的书法婀娜多姿,风格奇特,犹如貌若天仙的美女,使人一 
见倾心。也正是这手“雄俊奇险、潇洒飘逸”的独特书法,使他声名鹊 
起,墨香千里。 
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,江西省龙南县委书记曹爱群不知在哪里看 
见过祝先生的书法,十分喜爱。一次,该县旅游局局长要去绍兴,他特地 
关照,到绍兴后务必求到一幅祝人良先生的墨宝。
    1998年,国家商检局局长田润之到绍兴视察工作,他个人非常喜欢 
书法,故绍兴市商检局邀祝人良先生与他在兰亭当场挥毫,交流书艺。田 
润之十分赞赏祝先生的书法,在把自己的墨宝赠给绍兴市商检局后,也十 
分愉快地接受了绍兴市商检局赠送他的祝人良先生墨宝。 
2000年,浙江萧山国际机场建成后,前来检查验收的中国航空公司副 
总裁胡毓轮先生在浙江民航有关领导陪同下,专程驱车来到绍兴,向祝先 
生求取墨宝。亲眼目暏祝先生挥毫泼墨,胡先生十分佩服地对祝人良说: 
“我跑遍全国,这么大气、漂亮又有特色的书法还是第一次看到,你能不 
能给我们飞机上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几个字题一下。后因工程太大而暂未 
题。中国屈指可数的保税区中,青岛、宁波两大保税区的主要领导先后通 
过各种关系向祝人良先生求取墨宝。 
  多年来,来自北京、上海、广东、福建、四川等全国各地的求墨者络 
绎不绝。祝人良的许多作品还飘洋过海,传播到美国、日本、加拿大、韩 
国、新加坡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。 
  近年来,祝人良的书法招牌还走出了国门。书法作品出国的人不少, 
但书法招牌出国在中国的书法家中是很少见的。一位跨国集团老总前些年 
在中国的企业要写招牌,找遍了全国上百家书画网站,最后选中祝人良先 
生的书法。果然,祝人良书写的招牌风格独特、大气漂亮,他非常满意。 
去年,这个跨国集团老总在老挝、泰国等地企业开张,又请祝人良题写了 
“丹萨旺国际娱乐城”、“老挝舜典红木家具”、“老挝丰沙里古茶”等 
5块招牌。 
  艺术,贵在创新。祝人良不但在创作上不断有新面貌 ,在书法理论 
上也有新的突破,其“承新书法”论已被中国书画报等全国许多报刊杂志 
及网站转载。迄今,新华网、中国政府网、中国书法网、中国书画网等国 
内200余家网站自发传播他的作品和报道。风格独特的祝氏书法,正越来 
越受到关注。 
  相关链接: 
 
   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