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系统 >> 新闻中心 >> 正文

中国当代艺术品啥时不再玩“天价表演”

来源: 录入时间:08-07-18 15:40:39

种种迹象表明,近三年来以不可思议的速度疯涨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,好日子已经到头了。2008年以来,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在各大拍卖会上价格大跌而且成交黯淡;5月以来,当代艺术“崩盘论”成为艺术评论界的热门话题,中国艺术品拍卖“天价表演”的行规内幕,变成了公开的秘密被谈及。

所谓“天价表演”,就是在拍卖中委托人与拍卖行串通“做局”,委托人自卖自买,通过几十倍、上百倍哄抬作品的拍卖价,忽悠公众,玩“钓鱼游戏”。在这种操作手法下,近三年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,平均每3个月便价格上翻一番。由此,当世艺术家中出现了不少作品价格千万元级的“票房明星”。2007年年底《福布斯》杂志发表的一项五大热门藏品排行榜中,“中国当代艺术品”赫然名列首位。


如此“艺术”,真是令人一时无言。那些所谓的“天价艺术品”很可能就此昙花一现,但“天价拍卖”背后的故事,注定要成为艺术史上的笑谈乃至丑闻。这种状况,鲜明表现出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理念的极度扭曲——这也许足以表明,中国当代艺术有许多其实正在背离真正的艺道,“艺术”正堕落为“商术”,“创作”也异化为“炒作”。


确实,观中国当代某些比较走红的艺术品和艺术家,虽不乏令人眼花缭乱的种种光环和包装,但只要冷静一下就可以明显看出,现在的艺术家,似乎离“艺技”越来越远了——或者说,时下的艺术圈似乎也特别流行“功夫在艺外”的潜规则,艺术家走红,已经根本不必或不能靠扎实的艺术基本功和虔诚的艺术态度了。


于是,当代某些艺术家所谓的艺术,越来越成为一种概念层面的胡诌——“艺术家们不创造美,只创造事件和轰动”。当然,产生这种局面,究竟是艺术家堕落了,还是滥竽充数的水货艺术家太多制造出了假象,尚难定论,但无论如何,时下许多所谓的“艺术”,其实是以“非艺术”的形式展现的。人们从中既看不到美,也感觉不到启迪。近年来,人们之所以不断领略到某些艺术家莫名其妙的所谓“行为艺术”表演,原因概在于此。


然而,将“事件和轰动”炒作成艺术,以“艺外”的功夫抬高自己的身价,这不是在从事艺术,只是对艺术的意淫。据悉“天价表演”所造成的一个非常搞笑的直接后果,便是中国艺术界开始流行“厚今薄古”:稀缺的、历经大浪淘沙的古人艺术作品,竟然往往比不上在世艺术家的作品价格。如石涛的山水佳作也不及当代画家的胡涂乱抹,齐白石被公认为人物画精品的《毕卓盗酒》,拍卖估价竟然比不过当世画家张晓刚的一幅油画,而且后者估价是前者的10倍以上。


若此情状,显然是对艺术的恶搞。被裹挟于此潮流中的“艺术家”,显然也难称是真正的艺术家。照这种模式发展的艺术市场,确实应该尽早“崩盘”。
来源:中国青年报

·上一篇文章:招商地产将展出当代艺术"四大金刚"代表作
·下一篇文章:艺术创作有没有底线?
发表评论
版权声明: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,或者授权我站独家播发的文章外,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,但原作者和来自我站的链接必须保留(非我站原创的,按照原来自一节,自行链接)。文章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
转载要求:转载之图片、文件,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,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,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。
※ 用 户 登 陆
登录模块加载中...
※ 艺 术 顾 问
 
※ 名 家 题 匾
更多   

本站网络实名、通用网址: 中国书画网 网址:http://www.ltsf.com 所有信息未经过允许严禁转载
《中国书画网》总编辑: 祝人良 邮编:312000 电子邮箱: zgsfw@163.com
总编室电话:0575-85871084 艺术支持:兰亭书画研究院 技术支持: 华慧科技
浙ICP备 05027670 号 中国书画网 版权所有
Copyright © 2002 -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