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> 新闻系统 >> 名家在线 >> 正文

冯骥才:绘画是艺术家心灵的闪电

来源: 录入时间:08-07-31 09:30:57

关于画风的嬗变

“心境的变化使我的绘画更超然”

记者:您是学画出身,后来当了作家。上世纪90年代初,您又重拾画笔,开始了文学的“婚外恋”,屈指算来也有18年了。在这漫长的丹青生涯中,您从艺术观念到绘画风格经历了怎样一个嬗变过程?

冯骥才:我觉得有三个阶段。一,传统职业画阶段。从学画开始,到临摹古画,以传统技法为主,强调笔墨功力,打下坚实的传统中国画基础。1978年后走上文坛,内心充满的是文学,使我的思想、境界变得深刻、丰富了。二,自发的文人画阶段。上世纪90年代初,我对自己的创作进行了一个调整。忽然有了画画的欲望,感到自己内心有很多东西需要表现,发现了一个从未开掘过的大矿藏。而且一画就使自己大吃一惊。当时我说,文学是一种责任方式,社会方式,绘画是一种生命方式。生活的坎坷,情感的变化,人生的思考,都通过笔情墨趣尽情宣泄出来。三,自觉的文人画阶段。我从2002年甲子画展开始,走上一条自觉的现代文人画之路,要求自己一定从内心深处生发出充满文学性的、诗意的感觉才下笔,并不断有意识地做些新的尝试,如对光和影的表现。另外,我可能会往更意象化的风格上走一走,追求更强的时代特点。

记者:我觉得您现在的画风与十几年前的激情澎湃相比,似乎更平和、更唯美了,这是为什么呢?

冯骥才: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,中国的文化问题较多,我们这一代作家又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。我通过文化遗产保护,思考了一些大的文化、社会问题,给自己带来了未曾察觉的变化,即内心境界变化:开阔的思维、开阔的视野、开阔的心灵,绘画自然变得更安静、更安详了。有人说我绘画中的定力特别强,定力来自一个人的信念。我绘画的画幅都很小,但很开阔,与自己内心的视野有关。现在好像什么都不十分在乎了,心境更超然、更坦荡,更宽容了。总之绘画是画家心灵的镜子,画面的纯净折射出心灵的纯净,像经过过滤一样。

记者:现在美术界对您的绘画有无不同看法?比如说觉得您不是学院派,而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画家通常是受排斥的。

冯骥才:(笑)我肯定不是学院派。学院才多少年?1895年才有天津大学,而中国绘画史比学院早得多,所有在1895年北洋大学创立前的画家都是非学院派!何况我现在已是天津大学的教授和博导了!
来源:人民网
|<< << < 1 2 3 > >> >>|

·上一篇文章:刘佳书写八○后“传奇”
·下一篇文章:陆俨少:学画微言
发表评论
版权声明:除部分特别声明不要转载,或者授权我站独家播发的文章外,大家可以自由转载我站点的原创文章,但原作者和来自我站的链接必须保留(非我站原创的,按照原来自一节,自行链接)。文章版权归我站和作者共有
转载要求:转载之图片、文件,链接请不要盗链到本站,且不准打上各自站点的水印,亦不能抹去我站点水印。
※ 用 户 登 陆
登录模块加载中...
※ 艺 术 顾 问
 
※ 名 家 题 匾
更多   

本站网络实名、通用网址: 中国书画网 网址:http://www.ltsf.com 所有信息未经过允许严禁转载
《中国书画网》总编辑: 祝人良 邮编:312000 电子邮箱: zgsfw@163.com
总编室电话:0575-85871084 艺术支持:兰亭书画研究院 技术支持: 华慧科技
浙ICP备 05027670 号 中国书画网 版权所有
Copyright © 2002 - 2010 All Rights Reserved